公司新闻
挤塑板的安装会受到哪些客观因素的影响?
挤塑板的安装质量和效果会受到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,这些因素既涉及环境条件,也与基层状况、材料特性等相关,具体如下:
一、环境气候因素
-
温度
- 低温(低于 5℃)会导致粘结砂浆固化速度减慢,甚至停止反应,降低粘结强度,易出现空鼓;
-
高温(高于 35℃)或强日照环境下,砂浆水分蒸发过快,会产生干缩裂缝,影响粘结效果。
规范要求:施工环境温度需在 5-35℃之间,高温时需在早晚施工并做好遮阳保湿。
-
湿度与降水
- 雨天或基层潮湿(含水率>8%)时,粘结砂浆与基层的粘结力大幅下降,易出现滑移;
-
高湿度环境(如南方梅雨季节)可能导致挤塑板表面结露,影响砂浆附着。
应对措施:施工前确保基层干燥,遇雨需暂停施工并覆盖保护,雨后检查基层含水率合格后方可复工。
-
风力与海拔
- 风力≥5 级时,外墙安装挤塑板易出现板材移位,且砂浆易被风吹干;
-
高海拔地区紫外线强,可能加速挤塑板表面老化,影响后期抹面施工。
应对措施:大风天气暂停外墙施工,高海拔地区需选择抗紫外线性能好的挤塑板(如添加碳黑助剂)。
二、基层条件因素
-
基层平整度
- 基层(如墙体、屋面)平整度误差>5mm 时,挤塑板与基层间隙过大,粘结砂浆难以填充,易形成空鼓;
-
基层表面有凸起(如钢筋头、水泥疙瘩)或凹陷,会导致板材受力不均,后期可能开裂。
处理要求:施工前需用 2m 靠尺检查,不平整处用水泥砂浆找平或剔凿处理,确保误差≤5mm。
-
基层强度与清洁度
- 基层(如加气混凝土墙、疏松抹灰层)强度不足(抗压强度<0.5MPa)时,粘结力可能 “拉脱基层”,而非板材脱落;
-
基层表面有浮灰、油污、脱模剂等,会阻隔砂浆与基层的粘结,导致 “假粘”。
处理措施:基层强度不足需先加固(如涂刷界面剂),表面需用高压水枪或钢丝刷清理干净。
-
基层材质
-
不同基层(混凝土、砖墙、钢结构)对粘结砂浆的适应性不同:
- 钢结构屋面需先做防腐处理并涂刷专用界面剂,否则金属表面光滑易导致粘结失效;
- 加气混凝土墙吸水率高,需提前洒水湿润(但不积水),避免砂浆水分被快速吸走。
-
不同基层(混凝土、砖墙、钢结构)对粘结砂浆的适应性不同:
三、材料自身特性因素
-
挤塑板表面处理
-
挤塑板表面光滑(闭孔率高),若未做拉毛或涂刷界面剂处理,粘结砂浆的附着力会下降 30% 以上,易出现分层。
规范要求:施工前需对挤塑板表面进行打毛(深度 1-2mm)或涂刷专用界面剂,增强粗糙度。
-
挤塑板表面光滑(闭孔率高),若未做拉毛或涂刷界面剂处理,粘结砂浆的附着力会下降 30% 以上,易出现分层。
-
粘结砂浆性能
- 砂浆配比不当(如水泥过多、砂过细)会导致干缩过大,产生裂缝;
-
砂浆稠度过高或过低,会影响施工时的涂抹均匀性,进而导致粘贴面积不足。
控制要点:使用预拌粘结砂浆(避免现场随意加水),施工时按说明书控制水灰比,确保砂浆呈 “牙膏状” 可塑形。
四、结构与荷载因素
-
建筑高度与风压
- 高层建筑(>20m)外墙受风压影响大,若粘贴面积或锚固件不足,易导致板材被 “掀落”,需加强固定(如增加粘贴面积至 50% 以上)。
-
荷载传递
- 屋面挤塑板若上方有重物(如设备基础),需确保板材铺设平整,避免局部受压过大导致变形,影响保温层整体性。
总结
客观因素对挤塑板安装的影响最终会体现在 “粘结牢固性”“系统平整度” 和 “耐久性” 上。施工前需针对性排查(如基层检测、天气预报),施工中严格控制材料处理和操作规范,才能降低客观因素的不利影响。